第13章 我不记得你了(1 / 1)

本站永久域名:yaolu8.com 请加入收藏,方便下次访问

加入书签

睡醒时,宋知遥后背已经洇出了一层薄汗,棉质睡衣黏在皮肤上。

雨停了,风也变了。

只剩下小区的空气透着一股闷闷的未干透的湿热,像一层扯不破的半透明薄膜,紧紧地包裹住身体。

天气真正开始热起来了。

床头柜那只没喝完的水杯。杯底有一圈干涸的水痕,像她没收拾完的心绪,安静地贴着玻璃底部,等待下一次灌满又冷却。

她不太能耐热,尤其是梅雨季潮湿得像青蛙卵的闷热,总让她有种错觉——不是醒了,而是从梦里蜕了层皮出来。

今早她换上了一件米白色的亚麻衬衫,衣料是之前买的日系牌子,袖口有微褶,材质很轻,贴上身的时候几乎没有重量。

她把袖子卷到手肘,衣角扎进浅灰色的半身裙里,动作小心而干净。

她站在镜子前,系紧发圈。

镜中的她眼神平稳,唇角无波,像正准备出门,又像刚回过神。

她抿了点润唇膏,把发尾拨向一侧,动作不快,像是最后在确认些什么。

出门前,她打开邮箱看了一眼那封邮件。

标题是“沉默中的关系·第三期拍摄确认函”。

那封邮件她昨晚就点开过。

对方写得很简洁——感谢您再次参与节目,附件为流程安排及场地资料。如有异动请及时联络。

最末是落款:

“欢迎再次参与,期待合作顺利。”

她把邮件从头看到尾,没有放大,也没有滑动。

那几行字排列得工整,像某种格式模版,一眼看过去不会留下情绪的痕迹。

但越是无懈可击,她越能感觉到那背后有某种被刻意隐藏的温度,像一封封印得太紧的信,不小心看久了,会从折痕里冒出热气来。

“再次参与”四个字停在屏幕底部,她的视线落在上面,停了好几秒。

没有思绪翻涌,也没有瞬间的回忆闯进来——

只有一种近乎生理性的反应,就像风在脖子后面扫过一下,皮肤细细地一紧。

大概又是自己想太多了。

她把手机调成静音,放进纯色帆布包里。

报告厅的窗帘拉开了一半,光线从窗外嵌进来,把现场分成了明暗两面。

技术组正在测试画面,屏幕时明时暗,像呼吸不匀的胸腔,画面一帧一帧闪过。

宋知遥坐在靠近出口的位置,窗边角落有一盆刚浇过水的绿植,泥土味在闷热的空气里悄悄散出来。她把帆布袋放在腿上,没抱紧,也没放下。

大屏幕忽然定格。

画面里是她。

她知道这一帧,出现在第一期节目五分三十四秒的位置。

她低头看流程表,眉毛放松,眼睛看不清神色,只露出右耳下方一小撮碎发,被灯光打得亮了一些。

那天她说话前停顿了几秒,这帧画面就是那个停顿里截出来的。

她没想到它会被留住。

永久地址yaolu8.com

不是因为特别——恰恰相反,是因为那一刻她没什么表情,也没什么情绪。

不是她最紧张的,也不是她最放松的。

就像一张刚好卡在剪辑点上的中性纸页,被翻过,也被选中。

她一动不动地看着自己。

顷刻间,技术人员的声音从前方传来:“可以用在预告片起头,这张比较稳。”

旁边没人看她,也没人叫她确认。那段素材属于节目方,他们有权决定用哪一帧。

但她知道,在这张“看起来没有太多情绪”的画面里,其实藏着她当时停下话语的全部原因。

她那天在想:这个问题要不要回答到底。

现在这个念头已经不重要了,只剩画面本身,干净、安静、沉稳。

她忽然觉得有点口干。

屋内冷气开得并不足,风吹着发丝微微晃动,但又有种像刚淋过小雨后的燥热。

她从袋里抽出一张纸巾,在掌心里揉了一会儿,又放回去,没擦。

她侧了下头,眼角瞥见一根黑色电缆从椅子底下穿过去,另一端延伸向投影设备。

她忽然意识到,自己现在所处的空间,连空气的流动轨迹都像是被提前设计过的——光、声、话语、剪辑点,全都卡得很紧。

她不记得是谁给她发的第一封邀请邮件,也不确定在最初提出她参与这个节目的时候,有没有人真正问过:你愿意吗。

画面跳了过去,重新回到主持人那一段的讲话。

她低下头,把包重新摆正。左侧衣领的布料被汗沾湿了,贴得有些紧,她轻轻动了下肩,没敢太大幅度。

这种不适不是来自谁,也不指向谁。

它仿佛某种无声的试探,慢慢地包围过来。让人既不痛,又无法全然抽身。

冷气不够,光线也不够,她甚至觉得,连空气都有些迟钝。

就是在这时,她听见背后传来门轴的细响——不是主入口,是侧边那道平时关闭的门。

门开的角度不大,但有风顺着缝隙灌进来,带着一点不同于屋内的温度。

她没有回头。

只是轻轻坐直了脊背,手指不自觉地收紧了帆布袋的带子。

脚步声不重,但地毯陷了一点,又很轻地弹回来。

她能感觉到,那个人越靠越近。

不是靠近她,而是靠近这个空间里某个尚未被填满的位置。

余光扫到一段身影。

藏蓝色圆领针织衫,衣料不薄,却不闷,贴着身体的线条,隐约能看出肩膀与腰线的起伏。

下身是米色休闲西裤,裤褶利落,搭配一双黑色皮鞋——鞋面光滑,无装饰,鞋跟不高,步伐沉稳且有节奏。

她认得这个节奏。

尽管那人只是在翻着几页纸,朝另一侧缓慢行走,没有朝她的方向看一眼,但宋知遥的手指已经不由自主地向手心蜷起。

是她。

她没抬头,身体却在那一刻轻微坐直了一些。

更多精彩小说地址yaolu8.com

那不是紧张,也不完全是害怕,而是一种奇妙的——像是背后正有一道目光经过,但又不落在你身上的错觉。

那身衣服和她记忆中的没有任何重叠,却又意外地吻合。

不是在装作无所谓,也不是想刻意惊艳谁,就像本来就应当出现在这里,却又显得太晚了一点点。

她的呼吸在那一秒稍稍顿住。

如果此时有人从外面进来,想要寻找这场沉默里最不安的那一个,大概也不会看向她——她表面一如既往,眼睛望着投影幕,姿势端正,手指搭在膝盖,连膝盖的朝向都没有变。

可她知道,心跳确实慢了一拍。

那人走过去,站在另一张座椅旁,低头翻着A4纸。光线从幕布边缘飘下来,在她手腕上落下一道浅影。

她没有转头。

但她确信那道光曾经也落在自己身上——在上一期的某一帧里,在某一段未被剪进正片的素材中。

她把帆布袋往腿上移了移,像在确认重心。

其实没有必要。

她不需要确认。

她已经知道答案了。

录制前的动线确认比她想象得更安静。

工作人员开始在场地边缘调换麦克风的位置,几位参与者被工作人员依次叫过去补录一句片头。

整个厅里没再播放素材,灯光调暗了一级,只留下投影幕与场控台的那块屏。

有人走过她前排时说了句“辛苦”,声音低而礼貌。她点了点头,没抬眼。

她察觉到侧后方的座位落了一个人。

距离不远,隔了不到两排。

她听见椅子被轻轻压下去的声音,像有人缓慢地坐稳,衣料带着一点不明显的摩擦,顺着空气滑进她耳里。

她眼前的光忽然不稳。

可能是机器微调,也可能只是她自己的错觉。

有人在她旁边的位置轻声咳了一下,她偏头想避开气流,却恰好在那个角度,看见了那一瞬间。

路远的侧脸,没有完全回头。

只是一点侧光,一道颧骨下的阴影,还有下颌微低的那一刻,衣领贴在颈侧,织纹顺着锁骨方向起伏。

像风沿着一角纸边吹过去,不留折痕,但纸张已经动了。

宛如有什么东西落进胃里,轻,但坠得很明显。

她知道这一秒她该移开眼睛。

可她没动。

像是等着什么,也可能只是太迟才意识到:她看得太久了。

对方像是察觉到了什么,微微侧头。

眼神只是扫过——没有停留,没有确认,更没有交流。

像极了十七岁那年夏天一个下雨的午后,她们隔着走廊的尽头看了彼此一眼,又在下一秒错开。

宋知遥的手贴着腿侧,掌心出了汗。

她很清楚,那不算对视。

但也不完全是避开。

像一条松弛的线,在毫无准备的时候,被什么不动声色地拉紧了一点。

然后又猛地被放开。

有人叫了她:“宋老师,我们准备开始了,请往这边走。”

她站起身,走出座位区域的时候,感觉鞋底踩在地毯上软得像融化的梦境。

空气太热,也太轻。

她没敢回头,只听见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不是追上来,而是那种走得不快,却几乎不被忽略的节奏。

她知道是她。

她知道,她们都已经,走进了这个节目真正的情节。

而此刻,她已经没有退路。

台上灯光切换了两次,现场温度仿佛也被一点点推高。

节目组临时改了座位编排,理由是“视觉平衡”。几位嘉宾围坐一桌,宋知遥的位置被安排在桌面最外侧,面对主持人,背靠侧光。

她坐下时,注意到桌对角的位置留了空。

工作人员搬来一把浅灰的靠背椅,靠着她那边的位置落下。

她没有说话。

也没问为什么调整。

有人递来无线麦,她接过,系在衣领边缘的时候,手一抖,把夹子掉在桌面上。啪的一声,虽然不大,却在场地里显得突兀。

“抱歉。”她低声说,指尖飞快把麦夹回去,声音没进麦,表情却清晰落在镜头里。

摄像师没有喊停。

灯光再亮一级。

她知道,节目已经进入状态了。

下一秒,路远在她对角的位置坐下了。

过程没有声音。脚步稳,椅子落地时动作轻得几乎不可察。

宋知遥下意识坐正了一点,肩线绷紧,眼神依旧停在桌面最前方那张流程表上。

她不需要确认——她已经感受到那种熟悉的气场,从一米之外的空气里直接传过来。

那种靠近不带声音,也没有动作,但她的身体已经反应了。

像某个温度缓缓逼近,没触碰到,却让她开始冒汗。

主持人开口:“今天我们仍旧不使用‘破冰’环节,直接进入第一个互动问题。”

宋知遥听见自己的声音,在胸腔里轻微共振。

她没有看路远一眼。

但她知道,对方坐下后,没有把椅子往后移,背脊是直的,掌心压在桌面上,没有多余的动作。

每一个小细节都像刻意控制过。

也像十七岁时,某个窗台下她们故意装作路过彼此——像不认识,又不是完全不认识。

她本以为自己会更不适应。

可坐下来之后,她发现,真正不适应的:是这一切都太过自然。

两人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摄像机从左侧掠过,收着两人同框的镜头。她略微避开镜头,动作不夸张,像是调整坐姿,实则在给自己留一秒退路。

主持人念到第二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关系是可以被沉默描述的?”

话音刚落,空气仿佛静了两秒。

录制现场里没人打断,也没人主动说话。

宋知遥知道,自己被点到了。

不是话语层面,而是节目节奏的设定——每一期都有个“第一个发言者”,剪辑组习惯把最安静的人放在前面。

她低头,像是在确认问题内容,其实并不需要读。她听得很清楚。

她张口,说出第一句话。

“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关系……它不需要语言,但也从不等于什么都没有。”

声音稳定,字数不多,语气平,像准备过一样。

但她说完后那一瞬间,觉得自己的掌心在发热。

她不知道是因为这句话本身,还是因为那道目光——从她说话的那一刻起,就像被什么无声地抚过了一次。

她没回头。

可她知道,那目光停在她脸上,停了整整三秒。

主持人点了下一位发言人。

接下来的两三分钟,其他嘉宾陆续表达自己的理解,有的讲得很完整,有的只说了一句话,话语之间有停顿,却没有冷场。

宋知遥坐在原位,身体微微前倾,手指扣着桌底那条横梁,像在确认自己仍然贴着现实。

她的视线保持水平,不偏不倚地落在桌面某处不显眼的地方。纸张、杯子、光影都在那里,没有离开。

收藏永久地址yaolu8.com

她听见有人动了一下。

不重,是靠背略微调整的声音。

她没抬头,但下一秒,就听见了那道声音——

低沉,平稳,像一块被风吹过多次的石头,边缘早已变得圆润。

“我觉得沉默不是一种状态,是一种选择。”

语速不快,每一个字像被轻轻压进来。

空气在她脑子里顿了一下。

她没有立刻意识到那是谁的声音。

可越是这样,她越清楚自己已经知道答案。

是路远。

不是旧录音,不是素材,不是后台剪辑出来的残响。

是现场,是对面,是她们之间只隔着不到一张桌子的距离。

她没有看过去。

她也没动。

只是意识忽然抖了一拍,像水面泛起一圈波纹,再慢慢推回她身体深处。

“有些话,说出来会变形。那时候就只能用沉默保留它原来的样子。”

对方继续说。

声音依旧平。

没有情绪。

却让她觉得,那句话并不是打算说给别人听。

她觉得身体还在原位,但某个更深的部分已经微微错开了半寸,像纸张叠得不齐,明明没动,却怎么都对不准了。

最新地址yaolu8.com

主持人没有回应太多,只是点头,然后过渡到下一个互动问题。

光线没变,空气也没动。

可宋知遥心底像多出了一层温度。

不是炙热,也不是寒凉。

是一种熟悉的空白感,像很久以前的一个午后,午休刚醒,身体没动,风吹着窗帘晃了一下,有什么没看清的情绪先醒了。

她又听见路远动了一下。

像是在低头写字。

也可能只是在整理麦线。

她没确认。

也不打算确认。

确认的代价太高。

她坐得笔直,像一面被灯光照久了的玻璃,看起来没有变化,实际上早已开始轻微起雾。

录制暂停了五分钟。

主持人借故调整流程单,技术团队趁机检查灯光和收音角度。

宋知遥轻轻起身,绕过圆桌,走到休息区的一侧。那是一块半开放的角落,用折叠屏风隔出来,放了几张椅子和一台饮水机。

空气一下子松动了。

她并不渴,只是拿了一个纸杯,接了半杯温水,捧在手里。

杯壁有点软,水并不热,贴上去几乎没有什么实际温度,但刚刚好——不需要她回应,也不会太过冷淡。

身后偶尔有人走过,大多是穿黑色T恤的节目组成员,手里拿着设备,语速很快,但说话声音都压得很低,像是怕吵醒什么东西。

她背对着主场区坐下,膝盖弯成直角,双脚落地。帆布袋搭在腿上,没抱紧,也没放下,像是一时忘了动作。

手指贴着杯子边沿,一圈一圈地轻轻绕着,转得很慢。像在擦去什么,又像只是在确认手还在发热。

她的眼睛没有聚焦,只是顺着室内光线落向折叠屏风边缘。

那块屏风是仿木纹的,边角处贴纸起了毛边。有人曾试图重新压实它,但没压干净,有一块小翘起,露出下层泛白的纤维板。

她看了那一块很久,像在看一个静止不动的入口。

脑子没有乱。

情绪也没有爆。

像退潮一样慢慢收住了,但她身体里还有一处地方没跟上,像某种轻微的震动还在低低持续。

她低头看了一眼杯中水,表面静得像玻璃。

她不确定刚才到底是哪一句让她动了。

是“沉默是一种选择”,还是“为了不让它变形”。

又或者,是那个声音本身。

那不是她记忆里的声音了。

有声小说地址www.uxxtv.com

更低,更沉,也更慢。像从很远的地方绕回来,穿过时间,避开了所有回忆的边界,却一下子贴在了她听觉最深的一层。

她突然想到以前的录音。

工作室传来的素材剪辑、初版调色、麦线未处理的底音——她曾一度以为这些都只是她自己耳朵过于敏感造成的幻觉。

可现在,幻觉坐在她对角,说了几句话,眼神没碰上,她却像整个人都被那声音轻轻擦过了一遍。

她低下头,慢慢把水喝完。

纸杯空了,她站起身,把杯子压扁,丢进屏风旁边的小垃圾桶里。

动作轻极了,没有发出一点声响。

但她知道,那一瞬,她的脖子上有一滴汗,刚好从发根滑下来,贴着脊柱,冷冷地往下走。

五分钟后,录制重新开始。

主持人换了口吻:“接下来我们想尝试一个简短的情境练习。”

屏幕亮了。

白色背景上出现一行黑字——

“请写下一段你曾经说不出口的话,不署名,不读出。”

节目组发下便签纸和水笔。

宋知遥收到的是一张干净的米白色方纸,纸质细腻,边角有些圆,像是特地挑过的那种,不会显得冰冷,但也足够中性。

她垂眼看了一会儿,没有动笔。

现场很安静。

偶尔有墨水触到纸面的声音。

她的手指搭在笔杆上,一瞬间不知道该从哪个词开始。

这个环节本不该带情绪,它只是一个形式,一个在节目里营造“深入”氛围的道具。

AV视频地址www.uxxtv.com

但不知道为什么,她的脑子忽然有点空。

像一只刚睁开的眼,还不习惯光。

她不确定别人写了什么。

更不确定对角那个人此刻有没有在动笔。

她原本以为,写一句话不难。

但此刻,她发现脑子里一片空白。

不是没内容。

是太多片段叠加进来,像楼道里关过无数次的门。每一扇都轻,最后却合成一种持续性的回音。

最后,她俯下身,在纸上写了两个字。

“算了”

字写得不大,但压得稳。像个句号,也像个无声的句中断。

她没有多想。

写完那一刻,心里没有波动,只觉得什么终于停了。

那两个字像一块石头,安安静静落进水里,没有响动,却让她意识到——她早就不想再说什么了。

不是放下,也不是放过。

是觉得,再说也没任何意义了。

纸被工作人员收走时,她眼皮都没抬一下。

杯子空了,她顺手捏扁,手感发涩,像压着一层薄纸的疲倦感,怎么都摁不实。

刚才那句话,不是她最想说的。

但可能是唯一值得写下来的。

她想起那些年,她以为自己在等什么。

其实她早该知道,什么也不会来。

不是错过,也不是误会——只是根本没开始。

而她自己,是那个最晚才懂的人。

录制在晚七点结束。

主持人做了一个简单收尾,工作人员开始收拾设备,有人拆麦,有人关灯,现场恢复到一种略显凌乱的常态。

宋知遥起身时,没有说话。

有人朝她点了点头,她回了一个不深不浅的微笑,标准得像是从节目标准语气中衍生出来的。

她把帆布包挎在肩上,顺着出口的方向走。

走廊外头的灯比录制现场更白,地板反着光,人在上面走动的时候,影子被拉得很长。她走得不快,像在有意避开最后几个镜头的视线。

现场还没散尽,工作人员的声音还在身后若有若无。她没回头,也不打算应酬谁,只想尽快离开那个空气都带着疲惫的空间。

她刚走到楼梯口,就听见身后有人叫了一声。

“宋老师。”

声音不大,却不陌生。

她停了一下脚步,没有立刻回头。

指尖攥了一下包带,力度很轻,但停得够久。

她知道是谁。

风从走廊尽头灌进来,吹得灯管微晃了一下,光线也随之变得不那么稳定。

她没有刻意深呼吸。

路远站在走廊另一头,没有靠近。

身上还是那件藏蓝色针织衫,袖口挽了一节,搭着米色西裤,手垂在身侧。

她站得笔直,像是早就知道会遇见什么,衣着整洁,眼神干净,看不出一丝犹疑。

灯光打在她肩头,影子落得很浅。

两人之间隔了将近十米,像是被设计过的距离,恰好容得下一个“再熟也不该走近”的场面。

路远没有走近,也没有迟疑。

只是看着她,语气平静:“你最近,好吗?”

五个字,不轻不重。像是事先想好许久,才挑了这句无害的。

宋知遥没有立刻回应。

她站着,像是在等这一幕自然过去,而不是准备参与。

几秒后,她才缓缓扭过头。

动作很轻,也很慢,不像要回应什么,只像在确认是谁在说话。

眼神落过去,停了一下,没有明显情绪。

像看了路远一眼,又不是在看她。

眉头轻轻皱起,但不是因为犹豫,更像是不耐烦于这个问题的重复性。

她语气很平,没有一点停顿,也没有刻意压低声音:

“我不记得你了。”

说完,没有补充,也没有等待回应。

连眼神都没有再落回去。

就像这句话不是说给对方,而是说给空气。

像关上一盏已经不亮的灯。

楼梯间的灯光落下来,影子被拉长,她走进其中,像什么都不曾被打扰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