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评级前的温情与隐忧(1 / 1)

本站永久域名:yaolu8.com 请加入收藏,方便下次访问

加入书签

周书瑶和孙念平的高中生活原本平淡而安静。

他们同属一所重点高中的实验班,周书瑶是班上的文艺委员,性格温和,长着一张清秀的脸,笑起来总带着几分温暖;孙念平则是个不声不语的少年,没什么朋友,成绩中等偏上,偶尔在数学和物理上展现出一点小聪明,解题时总能找到别人没想到的角度。

两人关系不算亲密,但也不疏远,偶尔一起讨论作业,分享课本上的笔记,甚至在周末被老师安排一起整理资料。

那时的周书瑶眼里,孙念平是个沉默却可靠的同学,而孙念平从没掩饰过对她的好感——尽管他从不敢表白,只敢在心里偷偷地想。

孙念平不喜欢热闹,课间总是独自坐在角落,低头翻书或者盯着窗外发呆。

同学们偶尔会找他问问题,他回答时总能切中要点,有人夸他聪明,他只会低声说“还好”,然后继续沉默。

他没有朋友圈,也很少主动搭话,周书瑶是他为数不多会主动接触的人。

一次课后,他帮周书瑶修好坏掉的书包,她惊讶地说:“你居然还会这个?”他只是点点头,没多解释。

那一刻,周书瑶觉得他或许不只是个安静的影子。

那次之后,周书瑶开始留意他。

她发现孙念平的手指修长而灵活,研究难题时专注思索的样子还有点小帅。

一次课间,她走到他的课桌边,发现他还在埋头演算公式,纸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线条像某种神秘的语言。

她忍不住问:“你是不是很喜欢这些?”孙念平抬起头,愣了一下,回答道:“是啊,短短几行公式,却能揭示普适的规律。”他的声音不大,眼底却洋溢着自信。

周书瑶笑笑,没再追问,但心里却多了一丝好奇——这个沉默的少年,到底藏着多少没说出口的东西?

周末整理资料时,教室里只剩他们俩,阳光从窗户洒进来,照得桌上的纸张泛着暖光。

周书瑶无意间碰翻了一摞书,孙念平默默蹲下帮她捡,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什么。

她抬头看他,忍不住说:“你总是这么安静,会不会觉得闷?”他停下手,低声说:“有你在就不闷。”说完他脸红了,低头继续捡书,像在掩饰什么。

周书瑶愣住,随即笑出声:“那我得多跟你说话才行。”那天,他们聊了很久,从课本到课外书,甚至聊到喜欢的电影。

她发现,他其实不笨拙,只是习惯把话藏在心里。

之后,周书瑶和孙念平的关系逐渐变得更近。

他们开始时不时一起去看电影,甚至挑战鬼屋。

有些事情孙念平原本不感兴趣,但每次都会陪着周书瑶一起做。

然而,这种美好的氛围在高二那年被毫无预兆地打破了。

国家突然推行了一项名为“男性能力普查”的评级制度,声称这是为了“优化社会资源分配,提升整体生育质量”。

消息传来的那天,教室里炸开了锅。

男生们有的兴奋,有的紧张,女生们则窃窃私语,眼神里夹杂着好奇与期待。

孙念平坐在角落,眉头微皱,默不作声地听着。

他不像其他男生那样议论纷纷,只是低头翻开课本,像在掩饰内心的不安。

周书瑶起初并不在意,直到课间孙念平走到她身边,低声说:“书瑶,要是我评级很低,你会不会看不起我?”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周书瑶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别瞎想,这就是个形式,没关系的。你肯定没问题。”她的语气轻松,像在安慰一个弟弟。

可孙念平却低下了头,嘴角微微抽动:“希望吧……”

那天放学后,周书瑶走在回家的路上,脑子里却回荡着孙念平的话。

她突然意识到,他那句“希望吧”里藏着多少不安。

她停下脚步,回头望向教学楼,夕阳把窗户染成橙红,孙念平的身影早已不见。

她心想,他是不是真的很在意这个评级?

她摇了摇头,觉得自己多虑了,毕竟在她眼里,他一直是个踏实的人,不该被这种事困扰。

可她没注意到,自己对他的关心已经比对其他同学多了一分。

与此同时,孙念平独自走在操场上,脚步慢得像在拖延时间。

他抬头看着渐渐暗下的天,心里像压了块石头。

他很早就发现自己的下体比同龄人要小,在公共浴池洗澡时总偷偷缩在角落,生怕被人看见笑话。

这次评级,他隐约觉得会是个更大的考验。

他攥紧拳头,低声自语:“我不能让她失望……”可他脑海里却闪过一个画面:自己赤裸地站在测试舱里,机器冷冰冰地吐出“废物”的评级,周书瑶站在一旁,冷笑地看着他。

他猛地摇头,低声嘀咕:“不会的,她不会那样……”可那股恐惧却像虫子,啃噬着他的心。

晚上,孙念平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偷偷上网查了评级的细则,看到那些冷冰冰的数字和设备描述——“勃起监测环V4.1”

“激光3D扫描仪Ultra”

“射精延迟模拟器S-10”——心跳得像擂鼓。

他安慰自己:周书瑶说了没关系,她不会在意的。

可另一个声音却在脑海里回荡:“万一我真的连E级都不到呢,她会不会让我滚开……”

他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被子。

脑子里闪过周书瑶的笑脸,那双温暖的眼睛像在鼓励他。

可他越想越怕,怕自己连这点期待都保不住。

他翻身坐起,打开课本,想用熟悉的公式让自己冷静,可那些数字在他眼里却变成了乱跳的符号。

他叹了口气,趴在桌上,窗外月光洒进来,照出的身影瘦削而无助,像个即将被现实碾碎的少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